你所抗拒的,就會堅持。你所注視的,就會消失。(臉書分享)

凡是你未曾接受的(人、事、物),你就不能改變。

開悟始於接受,面對它所是(what is)的樣子,不做審判。

在那所是之中才能找到自由。

《與神對話三》

註:臣服並非消極接受,選擇臣服的人,依然會勇於改變並往前走。臣服是一種心境,明白目前在我眼前所發生的情境,必然有其意義,縱使我不明白其意義為何。但我仍願意在每一刻,誠實面對自己,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,來做出相應的行動。無須用力,順著流走。一旦盡力了,就自然地明白應該退場。臣服是須要對生命極大的信任,才不被集體意識拉著走。臣服須要對自己百分百的誠實,才不會落於自欺。

上文中的改變,並不是叫我們用力去改變外在的人、事、物。而是先改變自己對外在事物的抗拒與掙扎,調整成接受本來所呈現的樣子(你可以不喜歡,但不用一直在頭腦中爭辯)

要改變那所是,就得走入其內,不抗拒,不否認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農曆7月要怕飄嗎?

關於法律的制定、政府的必要性/與神對話

[心理學]艾瑞克森的人格理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