祈禱文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11月 26, 2020 图片由jggrz在Pixabay上发布 在我無盡的生命中,一切都是完美、圓滿而完整的。我內在所有的抗拒模式都只是一樣正在釋放中的事物。 它們再也無法影響我。因為,我才是我實相中的力量源頭。 我肯定自己、也肯定我生命中的流動。 我對生活盡力,也讓生命放鬆自在。 我對生命充滿欣喜。 在我的生命中,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。 改編自《創造生命的奇蹟》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留言
農曆7月要怕飄嗎? 8月 17, 2014 讓我分享一個我自已的例子: 大約在2007年,當時我在上海考心理諮詢師的執照;我跟朋友起 意去西安看兵馬俑;到達西安市的第一天晚上,種種的跡象讓我確定 我中獎了(被阿飄跟),在西安的那三天我怕朋友心情受影響不敢說 出實情;另一方面我內心恐懼不已,當時我沒有學過SRT或是靈氣 ,在靈性圈大家對阿飄的說法不一,我並沒有一個正確的概念; 回到上海,我大病三天,全身無力又吐又泄的。在第三天的時候,我 突然有一個領悟:「X(消音)你們(飄)充其量也只是這樣,我身 體有一天遲早會好起來的!我幹麻要這麼怕你們!」 從此之後,我再也不怕飄,出入這類的場合,頂多有點暈,也不至於 生病。 其實,真的讓我們痛苦、生病的,是我們的心,不是阿飄;而不斷吸 引飄哥的,正是我們的恐懼。 說穿了,飄哥也只不過是一團能量而已,終究會消失。他們無法持久 ,而能一直持續下去的,卻是我們的害怕以及錯誤認知。 很多人會在農曆7月中獎,並不是因為農曆7月阿飄被放出來了;而 是我們對農曆7月有太多想像。 「它們本身是相當無害的,只是你們對它們行為的詮釋可能會引起問 題」 賽斯 /靈魂永生 閱讀完整內容
[心理學]艾瑞克森的人格理論 1月 14, 2019 每個階段的發展順利結果,有時會被稱為「效能」( virtue ),在艾瑞克森研究的脈絡中,該名詞與使用於醫學的「效價」( potency )相同。艾瑞克森的研究表明,每一個個人必須要在每個生命階段挑戰,必須要維持發展危機中兩端對立觀念的平衡,而不是拒絕任何一方。只有對於在生命階段挑戰中的兩個對立觀念,能夠理解且接受,才能夠完善並在這個階段中產生效能。因此,「信任」與「不信任」兩者必須都能接受與理解,才能在生命階段當中的第一階段,實現「希望」的有效解決。「完美無缺」與「悲觀沮喪」兩者必須都能接受與理解,才能在人生最後一個階段,得到「智慧」的有效解決。 艾瑞克森的人生階段挑戰,依照八個階段的排列如下: 信任對不信任:此階段涵蓋了整個幼年時期。在0─1歲時,是人生中最豐富的階段──幼兒是否能發展信任或不信任,都不只是後天造成的問題。這是多方因素所造成的,具有強烈的社會構成部分。這依賴著與母體關係的品質。母親關切與反應出在兒童時期,信賴、人生意義感等的內在觀念。如果在此階段發展順利的話,幼兒就發展出信任感,也就是「形成兒童的信任感」。信任發展失敗的話,將會在幼兒時期導致害怕,與「世界不可預測與不一致」的信念。 自主獨立對羞怯懷疑:涵蓋了2─3歲的幼兒時期──這時引入了自主獨立對羞怯懷疑的困難。在此階段,兒童會試著精進上廁所的技巧。 主動對內疚:涵蓋了4─6歲的學前階段。此階段重點為兒童是否有能力自己獨立作業,例如能自行穿衣服。如果「內疚」變成兒童的選擇,發展將會變差。艾瑞克森在此階段有一個正面的人生觀,他說內疚會很快地會以成就感來補償。 勤奮對自卑:涵蓋7─11歲的學齡階段。兒童會比較他人的自我價值(例如在課室環境中)。兒童可以辨識自己與其他兒童能力之間的差距。艾瑞克森在教師方面較為偏重,認為教師應該確保兒童不會感到自卑。 統合與角色混亂:涵蓋12─17歲的青少年。會自問我是誰?我該如何適應?人生何去何從?艾瑞克森相信,如果父母能讓孩子去探索,他們自己的角色就能夠統合。然而,如果父母持續向他們施壓,以符合父母的想望,則青少年會面臨角色的混亂。 親密對孤獨:這是成人發展的第一個階段。此發展通常起於青年時期,大約是18─24歲。約會、結婚、家庭與友誼都是在他們人生階段中的重要部分。經由建構與其他人愛的關係,個體將能夠體驗愛與親密。在維繫友誼遭遇失敗者... 閱讀完整內容
關於法律的制定、政府的必要性/與神對話 9月 25, 2018 法 法規的意義 善只能從一個地方誕生,就是人心。(Heart) 只有一個地方可以把公正的概念蘊含,就是人腦。(Mind) 只有一個地方可以真正體驗愛,那就是人的靈魂。 因為人的靈融就是愛。 如果每個地方的每個人都遵從愛的法則,即使那上基本的法-禁止殺人、傷害、欺騙、或甚至連闖紅燈-都不應需要,也不會需要。 真正的法則 愛的法則就是神的法則,所需要的是意識的成長。 神沒有任何要求。在神的世界,善是無盡的。你們永遠值得。 在你們意識提升到自然的去做自然正確的事以前,某種層次的政府是必要的。挑戰不在使人人平等,而在給每個人基本尊嚴的最起碼保障,以便使人人可以有機會去選擇什麼是他們更想要的。 法律 法律是人人自願同意被其統御的法則,因為眾人本就是自然被它統御的。因此,他們的同意與其就是同意,不如說是認知它本是如此。 392 補充: 道德經「太上,不知有之; 其次,親而譽之;其次,畏之;其次,侮之;信不足焉,有不信焉。 悠兮其貴言。功成、事遂,百姓皆謂:我自然。」 閱讀完整內容
留言
張貼留言